网站建设资讯

什么是Google Trends?教你如何正确使用Google 搜寻趋势!高手实战4 步骤,从此告别流量焦虑

行业动态 2025/7/28 22:39:39 | 阅读:63

你正在规划下一季的内容,想知道大家最近对「气炸锅」的兴趣高,还是「压力锅」?又或者,你想比较「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哪个话题的热度回来了?


你对一个主题充满热情,花了无数个夜晚,精心制作了一支影片或一篇文章。你满心期待地按下发布键,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观看数寥寥无几,互动稀稀落落。你忍不住对着萤幕呐喊:「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为什么就是没人看?大家到底想看什么?」


你感到极度的挫败与迷惘,忍不住对着萤幕呐喊:「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内容也够专业,为什么就是没人看?大家到底想看什么?」


于是你打开了 Google Trends 这个免费又好用的工具,输入关键字、拉拉时间轴、看看地区差异。查完一组,再查下一组。五分钟后,你得到了几个有趣的发现,但同时也觉得…嗯,有点累,而且好像只能做很粗略的比较。


如果你对这个场景点头如捣蒜,那接下来的消息绝对会让你精神一振。


就在最近,Google 宣布:他们正式推出了 Google Trends API 的早期测试版!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不用再手动一个一个慢慢查了。未来,我们可以透过程式,直接、大量、自动化地取得Google 搜寻趋势的数据。这件事的影响,远比你想像的要深远。它不只是一个新工具,它很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做内容策略、SEO 研究,甚至是市场分析的方式。


Google Trends 是什么?

Google Trends 功能与特色

Google Trends 常见误解

迷思一:热度指数80 = 80,000 次搜寻? 【错误! 】

迷思二:Google Trends 只是给SEO 专家用的工具? 【狭隘了! 】

迷思三:趋势线往下走,就代表没市场了? 【不一定! 】

如何使用Google Trends 了解过去与未来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一:市场潜力验证器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二: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三: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四:品牌声量与竞品雷达

如何才能真正用好Googel Trends?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一:执行「点子PK 法」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二:绘制「行销行事历」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三:建立「每周灵感探勘」仪式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四:执行「每月品牌健检」

什么是Google Trends API?

从「手动查询」到「自动化资料流」

你能透过Google Trends API 拿到哪些「宝藏数据」?

Google Trends API 的使用场景

结论

Google Trends 是什么?

Google Trends(中文官方名称为Google搜寻趋势)是Google 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Google 搜寻数据的免费公开数据探索工具。它透过分析Google 搜寻引擎中每天数十亿次的搜索请求,告诉使用者特定关键字在特定时间范围与地理区域内的「相对搜寻热度」。


Google Trends 不会提供关键字的「绝对搜寻量」数据,而是将数据进行正规化(Normalize)处理,以0 到100 的指数来呈现。其中100 代表该关键字在所选时间与地区范围内的最高搜寻热度,而50 则表示其热度为最高点的一半,0 则代表该关键字在此期间的搜寻量不足,无法构成有效数据。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面能反映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点,对什么事情最感到「好奇」、最想解决什么「问题」、最渴望了解什么「资讯」的镜子。它衡量的是大众的「关注度」与「意图」的起伏变化。


说明Google Trends 演变过程的时间轴资讯图。

说明Google Trends 演变过程的时间轴资讯图。

此工具最初于2006 年推出,并在2012 年9 月27 日与 Google Insights for Search 合并,纳入了更复杂的地理区域与时间范围分析功能。


Google Trends 功能与特色

使用者可以输入任何搜寻引擎查询,并查看其从2004 年至今的全球或特定国家/地区的搜寻热度变化。图表以折线图形式呈现,直观地显示了公众兴趣的起伏。


此工具最多支援同时比较五个不同的搜寻字词或主题,并在同一张图表上显示它们的相对热度。这有助于使用者了解不同概念、品牌或人物之间的关注度消长。


Google Trends 显示「魏如萱」搜寻热度的趋势变化图。

Google Trends 显示「魏如萱」搜寻热度的趋势变化图。

使用者可以将数据范围限定在特定国家、次级区域(如省、州)甚至城市。这项功能可用于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市场需求或对特定议题的关注程度。


在每个搜寻结果页面下方,Google Trends 会提供「相关主题」与「相关查询」列表,分为「热门」(Top)和「窜升」(Rising)两种。


热门:与使用者输入的字词最常被一同搜寻的关键字。

窜升:近期搜寻量增长最快的相关关键字,通常与新兴话题或突发事件有关。

Google Trends「相关主题」的筛选器,显示「人气飙升」与「热门」选项。

Google Trends「相关主题」的筛选器,显示「人气飙升」与「热门」选项。

每年年底,Google 会发布「年度搜寻排行榜」(Year in Search),整理并公布当年全球及各国搜寻量增长最快的关键字,内容涵盖人物、议题、影视作品、体育赛事等,反映了当年度的社会文化焦点。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透过「最新热搜榜」页面,来查询过去4, 24, 48 小时与最多7 天的即时热门关键字:


Google Trends「最新热搜榜」页面,显示台湾地区的热门搜寻关键字列表。

Google Trends「最新热搜榜」页面,显示台湾地区的热门搜寻关键字列表。

Google Trends 的数据是相对值而非绝对值。例如,关键字A 在某周的指数为100,关键字B 为50,这仅代表B 的搜寻热度是A 在该周最高峰时的一半,并不代表B 的搜寻次数是A 的一半。所有数据都经过正规化处理,以方便在不同时间与地区之间进行比较。


此外,数据来源是Google 搜寻的匿名化样本,并非全部搜寻纪录,因此在分析低搜寻量的字词时可能存在数据不足或误差的情况。


行销人员与SEO 专家使用Google Trends 进行关键字研究、预测季节性需求(如「泳衣」在夏季的搜寻量上升)、发现新兴市场趋势,以及制定内容行销策略。


Google Trends 常见误解

迷思一:热度指数80 = 80,000 次搜寻? 【错误! 】

这可能是最致命的误解。让我用一个生活化的比喻来彻底澄清:Google Trends 的热度指数就像「班级排名」。 A 同学这次考了第一名(热度100),B 同学考了第五名(热度可能80)。这只告诉我们A 的分数比B 高,但我们无从得知A 到底是考了100 分还是95 分。同样地,热度100 只代表那是你所选区间内的「最高点」,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搜寻量数字。


迷思二:Google Trends 只是给SEO 专家用的工具? 【狭隘了! 】

如果只用它来找关键字,那就好比把一台超级跑车只用来当买菜车。将其定位从单纯的「SEO 工具」提升到「市场洞察工具」,你会发现它的价值无穷。创业者可以用它验证商业点子,行销人员可以用它规划活动时程,记者可以用它追踪新闻热点,甚至学生都能用它来研究社会现象。


迷思三:趋势线往下走,就代表没市场了? 【不一定! 】

趋势的解读需要脉络。许多主题都有其自然的生命周期或季节性波动。例如,「减肥」的搜寻热度通常在夏季前达到高峰,入冬后下降,这不代表人们冬天就不想减肥了,只是关注度自然降低。解读趋势时,必须拉长时间维度,观察是否存在规律,并结合社会背景来分析,避免做出草率的判断。


了解了Google Trends 的基本定义与组成后,本文的重点将不再是重复说明这些功能如何操作。我们将聚焦于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正确的「思维模型」,将这个工具从一个被动的数据查询器,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策略探测仪,帮助我们在创作与商业决策的起点,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何使用Google Trends 了解过去与未来

既然我们对「Google Trends」是什么有了清晰的共识,现在,让我们来揭示一个惊人的事实。


真正决定你能否从这个工具中榨出黄金的,并非你对其功能有多熟悉,而在于你使用它时的「心态」。


大多数人,甚至包括许多行销人员,都把Google Trends 当成一面「后照镜」。他们的使用路径是:先在脑中凭空冒出一个点子(「我想写一篇关于『断舍离』的文章」、「我想卖一款『燕麦奶』」),然后才打开Google Trends,输入关键字,看看后方(过去)的数据,以此「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热门。


这个用法不能说错,但它极度被动、浅层,且充满了「确认偏误」的风险。你只是在为自己已有的想法找佐证,而不是在探索市场真正的机会。


然而,顶尖的策略家与创作者,却把Google Trends 当成一架高倍率的「望远镜」。他们的核心思维是「探索先于验证」。他们用它来眺望远方,扫描市场地平线上那些别人还未注意到的微光,看见消费者连自己都还没能清晰表达的「隐性需求」与「未来风口」。


真正的分野,不在于你「用不用」Google Trends,而在于你是把它当成「后照镜」,还是「望远镜」。


一张关于Google Trends 使用策略的四象限分析图。

一张关于Google Trends 使用策略的四象限分析图。

要实现从「后照镜思维」到「望远镜思维」的跃迁,你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分析框架。以下,我将「望远镜」的用法,拆解成四个具体、可操作的核心框架。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一:市场潜力验证器

在投入任何实质性的时间、金钱、人力成本之前,先验证你的核心点子是否存在真实的市场关注度。这就像在航海前,先确认目的地是否真的存在,而不是一片虚无的幻影。


关于「验证市场潜力」的漏斗图资讯图表。

关于「验证市场潜力」的漏斗图资讯图表。

想像一下,你准备在一个新兴的社区开店。你脑中有两个选项:「手冲咖啡店」和「珍珠奶茶店」。凭感觉,你觉得现在文青风盛行,手冲咖啡似乎更酷、更有格调。但这种「感觉」可靠吗?


这时,你打开Google Trends,将地区设定为你所在的城市,时间拉到过去12 个月,然后分别输入「手冲咖啡」和「珍珠奶茶」进行比较。结果图表显示,「珍珠奶茶」的搜寻热度稳定地高于「手冲咖啡」三到四倍。这数据并非让你必须放弃咖啡店,但它提供了一个冷静的现实:这个市场对珍珠奶茶的基础需求远大于手冲咖啡。你的咖啡店可能需要更独特的卖点、更强的行销力道,才能在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中存活。这就是从0 到1 的第一步,用数据为你的热情校准方向。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二: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市场的需求,如同潮汐,有其自然的涨退规律。违背规律,事倍功半;顺应规律,事半功倍。这个框架的目标,就是洞察特定主题的周期性,让你的行销资源能精准地投放在需求浪潮的最高点。


关于顺应季节潮流的行销策略时机资讯图。

关于顺应季节潮流的行销策略时机资讯图。

让我们来看一个极端又经典的案例:「冷气」与「羽绒衣」。如果你在Google Trends 中将地区设为台湾,比较这两个关键字过去五年的搜寻趋势,你会看到一幅完美的「双人舞」。每年5-8 月,「冷气」的搜寻热度如火山般喷发,而「羽绒衣」则沉寂在谷底;到了11-2 月,情况则完全反转。这张图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季节性」概念,转化为肉眼可见的数据曲线。对于一个服饰电商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在9-10 月就开始预热羽绒衣的行销内容,而不是等到寒流来袭才手忙脚乱。这个罗盘,能指引你何时该「播种」,何时该「收割」。


Google Trends 望远镜教学三: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厮杀,不如另辟蹊径,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这个框架的核心,就是利用Google Trends 的「相关窜升查询」功能,去发掘那些即将爆发、但竞争尚不激烈的潜力市场与内容主题。


蓝海市场发掘策略的四步骤流程资讯图。

蓝海市场发掘策略的四步骤流程资讯图。

回想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当时,所有人都疯狂搜寻「口罩」。这是一个巨大的红海市场。但如果你当时观察「口罩」的「相关窜升查询」,你会看到一些有趣的新词汇开始冒出头:「口罩收纳」、「口罩香氛扣」、「口罩绳」、「口罩套」。这些查询,代表着市场在满足了「有口罩戴」这个核心需求后,衍生出的新需求——如何「方便地携带」、「戴得更舒适」、「戴得更好看」。每一个窜升的查询,都是一个潜在的蓝海商机。那些最早洞察到这些信号并迅速推出对应产品的商家,就在红海之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周边产品生态系。这就是挖掘机的力量,从主矿脉旁,挖出更珍贵的稀有矿石。


Google Trends望远镜教学四:品牌声量与竞品雷达

在商场上,不只要埋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时刻关注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这个框架,就是将Google Trends 变成一个客观、即时的仪表板,让你随时监控品牌声量与竞争格局。


品牌声量监测的资讯图,以7-ELEVEN 对比全家为例。

品牌声量监测的资讯图,以7-ELEVEN 对比全家为例。

以台湾两大连锁便利商店「7-ELEVEN」与「全家」为例。将这两个品牌名放入Google Trends 进行比较,你会看到两条缠斗激烈的曲线。你会发现,每当其中一方的热度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时,往往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的大事件——可能是推出了成功的联名商品(例如:全家的霜淇淋新口味)、举办了大规模的优惠活动(例如:7-ELEVEN 的咖啡买一送一),甚至是出现了重大的公关危机。这个雷达能帮助你回答:「最近竞品在做什么,市场反应如何?」、「我们上次的行销活动,是否真的在消费者心中激起了水花?」它将虚无的「品牌声量」,转化为可被追踪与分析的数据指标。


如何才能真正用好Googel Trends?

理论框架再好,若不能落地执行,终究是空中楼阁。现在,让我们针对上一章提出的四个Google Trends 的使用方法,提供一一对应、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与行动步骤。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一:执行「点子PK 法」

行动步骤:


建立「点子候选清单」:不要只执着于你脑中唯一的那个「完美点子」。无论是内容主题还是产品方向,强迫自己额外发想出至少两个替代方案。


进行三方对决:打开Google Trends,将你的主要点子和两个替代方案的「核心关键字」同时放入比较。例如,比较「冥想」、「瑜珈」、「正念」三者的市场关注度。


Google Trends 比较「冥想」、「瑜珈」与「正念」搜寻热度的趋势图。

Google Trends 比较「冥想」、「瑜珈」与「正念」搜寻热度的趋势图。

数据辅助决策:观察趋势图,哪个点子的基础热度更高?哪个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哪个季节性波动较小?用这些客观数据,辅助你感性的判断,做出第一轮的战略筛选。这能极大程度地避免你从一开始就投入一个伪需求。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二:绘制「行销行事历」

行动步骤:


拉出历史数据:针对你的核心产品或内容主题(例如:「防晒」、「圣诞礼物」),在Google Trends 拉出过去至少三年的搜寻数据,以观察稳定规律。


Google Trends 比较「防晒」与「圣诞礼物」搜寻热度的趋势变化图。

Google Trends 比较「防晒」与「圣诞礼物」搜寻热度的趋势变化图。

标示「起飞点」与「高峰点」:在年度图表中,明确标示出每年搜寻热度开始显著爬升的「起飞点」,以及达到顶峰的「高峰点」。


制定前导行销计画:你的行销活动不应该在「高峰点」才开始,而应该在「起飞点」前2-4 周就启动。将这些关键日期填入你的年度行销行事历,提前规划好内容制作、广告投放与社群预热的节奏。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三:建立「每周灵感探勘」仪式

行动步骤:


锁定核心领域:列出你所在领域的3-5 个最核心、最上位的关键字(例如,如果你做宠物内容,可以是「狗饲料」、「猫砂」、「宠物训练」)。


Google Trends 比较「狗饲料」、「猫砂」与「宠物训练」的搜寻热度趋势图。

Google Trends 比较「狗饲料」、「猫砂」与「宠物训练」的搜寻热度趋势图。

设定探勘仪式:每周固定一个时间(例如,周一早上),将这些核心关键字逐一放入Google Trends,然后专注查看过去7 天或30 天的「相关查询」中的「窜升」列表。


Google Trends 显示「狗饲料」与「猫砂」在台湾的相关搜寻字词列表。

Google Trends 显示「狗饲料」与「猫砂」在台湾的相关搜寻字词列表。

建立「潜力主题库」:将所有看到的、有潜力的窜升关键字,记录在一个共享文件或笔记本中,并简要注记你的初步想法。这个主题库,将成为你源源不绝的内容灵感与新产品创意的来源。


Googel Trends 使用方法四:执行「每月品牌健检」

行动步骤:


设定监控列表:将你的品牌名,以及2-3 个你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品牌名,设为一个固定的比较组合。


每月定期健检:在每个月初,固定生成一份过去30 天的品牌声量比较图。


Google Trends 比较「MOMO」、「虾皮」与「酷澎」搜寻热度的趋势图。

Google Trends 比较「MOMO」、「虾皮」与「酷澎」搜寻热度的趋势图。

异常波动分析:如果图表出现任何一方的异常高峰或低谷,立即展开「情报侦搜」。去Google 新闻、社群媒体、论坛搜寻,找出造成这次波动的具体事件是什么。是成功的行销活动?是负面新闻?还是KOL 的推荐?将分析结果记录下来,作为未来策略的参考。


延伸思考: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


实践这些解方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个挑战:关键字太新或太小众,以至于Google Trends 显示「资料不足」。这时,不要气馁。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这个市场可能还处于极度早期的阶段。你的策略应该是,寻找它的「上位关键字」或「替代性需求」来进行间接分析。例如,如果「AI 咏唱师」这个词没有数据,你可以试着分析「ChatGPT 应用」、「AI 绘图」、「Prompt Engineering」这些更广泛的词汇,来间接评估市场的潜在温度。


什么是Google Trends API?

手动操作非常强大,但它有一个天生的限制:效率。如果你想一次分析上百个关键字,或是每天自动监测趋势变化,手动操作就像在餐厅临柜点餐,一次只能点五道菜,非常耗时。


就在最近,Google 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他们正式推出了 Google Trends API 的早期测试版!


Google Trends API 是由Google 官方推出,用于以程式化方式(Programmatically)存取 Google Trends 数据的各种官方函式库或工具。


这些官方API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透过官方网站手动查询和下载数据的低效率问题,让数据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市场分析师能够进行大规模、自动化的数据撷取与分析。


从「手动查询」到「自动化资料流」

API(应用程式介面),就像是餐厅老板给了你一条「直通厨房的专线」。


你不用去柜台排队,而是可以直接把你的「菜单」(想查询的上百个关键字列表)透过这条专线传给厨房。厨房会自动、快速地把所有「菜色」(搜寻数据)准备好,然后直接送到你的「餐桌」上(你的程式或资料库里)。


这个进化的核心差异在于:规模化、自动化、整合性。


你能透过Google Trends API拿到哪些「宝藏数据」?

根据 Google 在他们官方部落格上宣布 的资讯,Google Trends API提供的数据规格相当大方:


时间跨度长达5 年: 足以回溯重要的周期性事件(如选举、奥运)。

多种时间颗粒度: 数据可按日、周、月、年进行汇总。

精准的地理位置筛选: 可下探至国家或城市级别。

这为接下来的应用场景打开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现在Google Trends API正在进行Alpha 测试,所有人可以登入Google 并申请为alpha 测试人员。


Google Trends API Alpha 版官方网页,介绍API 功能与申请方式。

Google Trends API Alpha 版官方网页,介绍API 功能与申请方式。

Google Trends API 的使用场景

理论讲完,我们来点实际的。这个API 对我们这些在第一线打仗的人,到底有什么具体帮助?


你可以建立一个监测系统,每天自动抓取与你行业相关的数百个潜力关键字。当发现某个字(例如「Glamping」)的搜寻量出现「不寻常的早期增长讯号」时,系统就能立刻警报。这让你能在话题成为红海前抢先布局,从「追趋势」升级到「预测并创造趋势」。


记者想写关于「社会焦虑」的报导,可以透过API 分析五年来「失眠」、「焦虑」、「心理咨商」的搜寻趋势,并与重大社会事件进行比对。这些由海量搜寻数据支撑的图表,将让报导或研究论文更具说服力。


Google Trends API 的潜力远不止于行销。一家食品公司可以分析「植物肉」、「燕麦奶」的长期趋势,来决定新产品研发方向;一个App 开发商可以分析东南亚各国对其产品的搜寻热度,来决定市场扩张的优先顺序。


Google Trends API 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 「Alpha 测试」 阶段。这意味着它还不是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成熟产品,名额极其有限,目的是为了收集回馈。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绝佳的应用场景,并且愿意协助Google 测试这个新工具,你可以主动出击。 Google 已经开放了申请管道,你可以透过填写这份申请表单来争取这张「天选之人」的入场券。


结论

从理解搜寻热度的相对性,到掌握手动查询的三大战略,再到窥见API 自动化的宏大潜力,我们完整地走过了一趟Google Trends 的学习之旅。


Google Trends 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是学会一个工具,而是建立一种「以需求为始」的策略思维。当你开始用数据洞察代替主观猜测,用趋势分析校准你的热情,你将不再是那个在黑暗中盲目摸索的创作者。


而Google Trends API 的发布,实质上是将「搜寻趋势数据」的应用潜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它让数据的获取从「人工苦力」变成了「智慧自动」,让我们的洞察力从「点状」扩展到了「面状」。


虽然Alpha 测试只是个开始,但它已经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当数据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地易于获取时,真正的考验,将是我们如何发挥创意去驾驭它。


真正的专家,不是比别人更会猜,而是比别人更懂得如何倾听。而现在,你拥有了一套从手动到自动的完整倾听工具。


那么,你的第一步是什么?


不要贪多。今晚就打开Google Trends,执行一次我们提到的「点子PK 法」。把你心中最想做的那个主题,和另外两个你觉得「好像也不错」的主题,并列比较。看看数据会告诉你什么意想不到的故事。


请永远记住:


伟大的成功,始于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第一步。